冠华会计网校 > 财税资讯 > 财税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两大家电巨头开卖 李东生财技更高一筹?
2019年05月27日 16:07    来源:和讯网
字号【 】【打印

原标题:两大家电巨头“开卖” 李东生财技更高一筹?

5月22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楼5楼多功能厅,25家来自国内外的投资机构集聚在一起,它们此次“会猎”的,是格力电器15%的股权。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格力集团以及珠海市场国资委相关领导都出席了这次意向投资者见面会,不出意外,格力电器此次股权转让将成定局。

此前的1月7日,TCL集团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资产重组方案,以47.6亿元向TCL实业控股(广东)有限公司出售了近200亿元左右的资产。珠江两岸的两大家电巨头,制造业的两面旗帜,在2019年其大股东先后对外出售资产或股权,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未来会对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格力:不接受“野蛮人”,也不待见“娘家人”

摆上“货架”的这15%的股权,由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格力集团持有,如果出售成功,格力集团将只持有3.22%的股份,这意味着国资将从格力电器体面地退出。

根据格力电器的财报显示,格力电器目前的大股东是格力集团,持股18.22%,格力集团由珠海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第二大股东是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91%,其背后是格力电器的核心经销商,董明珠则以0.74%的股权位列第十大股东。

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在参与接见意向投资者时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有媒体报道,此次股权转让决定并未事先与她商量,因此,她虽然对股权转让持支持态度,但是仍然在现场表明了立场,就是即使她不再担任董事长,也不允许“野蛮人”进来。

家电行业内人士指出,董明珠的言论意味深长,一是说明对此次股权转让最终结果会如何她也不清楚,二是不管股权如何变化,她依然对格力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即便她可能不是董事长。

董明珠和她的团队对公司大股东可能的变更做了准备。在4月初发布股权转让的公告后,格力电器随即于4月29日发布了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以及总裁工作细则。这两份文件明确界定了董事会、董事长和总裁的权力和责任范围,重点是总裁对董事会负责,几乎拥有上市公司重大经营管理的决策权限,包括公司战略、财务、人事、薪酬、对外投资等,而董事长只负责召集董事会的举行、督促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等等,总裁由董事会聘请,而董事会的决议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无效。

在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公司管理层的话语权更大,比如万科、TCL、格力等等,但是这也给“野蛮人”可趁之机,如果公司章程对公司管理层的权限没有保护,“野蛮人”就很大概率可以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人事、财务等进行干涉,直到达到实际控制的目的。

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代表国资的格力集团在格力电器刚上市时持有格力电器60%股份,此后一直减持,直到如今的18.22%。

股权分散也使格力电器成为资本围猎的对象,最有名的是宝能事件。2016年11月下旬开始,宝能集团通过旗下公司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大举买入格力电器股份,持股比例一度高达4.13%,耗资50亿元。

尽管河北京海担保是格力电器的第二大股东,不过它们在董事会的席位还不处于绝对上风,感受到威胁的董明珠出面怒斥宝能的“野蛮人”行径,引起社会和监管部门关注。在行业监管部门的威慑下,宝能宣布不再增持格力,并将择机退出,从当年12月份开始减持,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减持至1.92%。

业内人士指出,董明珠可能既不欢迎“野蛮人”,也不待见原来的“娘家人”,所以这次格力集团股权转让,董明珠和她的利益共同体将全力出击,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管理层本身就不是很团结,关于彼此利益纠葛的报道常见诸媒体。

此前有媒体报道,董明珠曾对媒体表示,格力集团没有什么好项目和好资产,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旗下一家上市公司。她也表达过对珠海市国资委的不满,认为上市公司的回报远远大于当初的投入,但是“上市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国资委就要企业自己去解决,遇到利益的时候,就手伸得很长,我们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要被政府左右,可能我们早就被击垮了。”

而对于格力集团来说,这个时候退出也可能是最好的时候,一是政策的需要,混改成功将使政绩添上光彩的一笔,二是股权转让获得的大笔收入可以使格力集团转型更为从容,三是格力电器增长难以再保持此前的速度,在高位退出较为明智。

有媒体人士分析,从去年10月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国企混改,允许民企参股甚至控股国企,不设置股权比例上限,今年1月份,国资委也明确出台政策支持。这些政策的变化,对董明珠和她的利益共同体来说,意味着彻底控制格力电器的机会来临。格力集团15%的股权对于他们来说,比25家机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至于是否能够达到目标,也许还需要他们与格力集团和珠海国资委进行最后的博弈。

TCL:左手财富 右手体面

与董明珠相比,李东生在资本运作能力上更胜一筹,也许他经营上可能不如董明珠。

TCL集团的股权同样分散,同样没有控股股东,不过李东生能够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将其控制在自己及利益相关者手里,更为厉害的是,凭借手中仅有的两三个产业,李东生能够在深港两地运作成多个上市公司,在这一系列运作中,也游走着诸多资本大鳄的身影,也许是有他们的帮助,工科出身的李东生在资本市场顺风顺水。

目前TCL系在国内A股有TCL集团(000100.SZ)一家上市公司,在港股有华显光电(00334.HK)、TCL电子(01070.HK)和通力电子(01249.HK)3家上市公司,以前还拥有TCL通讯控股(02618.HK),不过后来私有化退市。

2019年1月7日通过的重大资产出售方案,因47亿元出售200多亿元的资产,受到中小股东和媒体的质疑,TCL集团也因此受到证交所的问询。这份方案受质疑最大的两个地方在于,出售的资产中,智能终端的彩电业务盈利状况不错,二是受让方TCL实业控股(广东)有限公司是2018年9月份成立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此次收购而成立的,其背后是李东生及其利益共同体。

这不是TCL集团第一次在关键时候把资产卖给“自己人”。

2007年11月29日,TCL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TCL实业,将TCL电脑科技有限公司82%的股权以6000万元作价卖给昌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根据TCL集团的公告显示,昌达科技时任董事长是王道源,也是TCL通讯控股有限公司(02618.HK)的执行董事。

有意思的是,在收购TCL电脑的资产之后,昌达并未干预TCL电脑的经营,连办公室都没有搬离。有TCL集团一知情人士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项交易可以视为TCL集团将电脑资产从左口袋装到了右口袋,转手之后,作为上市公司的集团财务报表会减轻包袱,而王道源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第二年年初,TCL集团成功摘掉“ST”的帽子。

知情人士称,在TCL的发展历史上,王道源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屡次在关键时候出现,而在资本运作上,王道源可以说是李东生的良师益友。此前有媒体披露,在1992年小屏彩电流行的时候,TCL委托香港一家公司代工推出大屏幕彩电并获得成功,到1996年TCL与这家公司的合作出现变故,彩电生产链面临断裂,在李东生近乎绝望的时候,王道源从中牵线搭桥,帮助TCL集团以1.5亿港元收购香港陆氏集团彩电业务,不仅获得了生产线,而且获得了陆氏彩电在海外的市场。

1999年3月,TCL特灵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TCL移动的前身,成立之时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意大利Telital公司各控股40%,捷讯公司控股20%,其中捷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王道源。

王道源在TCL移动的投资颇丰。1999年王道源参与投资成立TCL特灵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按股比来算,王道源实际控制的捷讯投入资金为200万美元。

在TCL通讯赴港上市前,王道源共有3次向TCL出售股权获利近10亿元,远大于其在TCL通讯的投资。

王道源最近一次与TCL集团的合作是在前年,2017年10月9日,TCL将TCL通讯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出售,Vivid Victory Developments Limited公司是股权受让方之一,根据公告显示,这家公司负责人就是王道源。

王道源可能并不是惟一一个在TCL集团获取不菲利益的人。

查看TCL集团的股东名单可以看出,TCL集团第一大股东湖北省长江合志汉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6.57%,事实上,第一大股东长江合志汉翼与李东生可以说是一致行动人。

据媒体披露,长江合志汉翼为湖北长江合志股权投资、长江合志合伙企业、深圳正德泰和新疆东鹏联合成立,其中,长江合志股权投资、长江合志合伙企业、新疆东鹏对长江汉翼合计持股比例高达83.35%,这3家公司是由TCL全资子公司新疆TCL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出资。

蹊跷的是,长江合志汉翼于2017年6月6日发生股权变更,股东变为正中基金、西藏天丰及嘉兴骏鹰友昌,公告显示转让总价12.01亿元。一个月后的7月12日,TCL集团就发布公告,以价值32.86亿元的股份,收购长江合志汉翼所持有的华星光电8.18%股份,也就是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正中基金等收购的长江合志汉翼就赚了20亿元。

更为吊诡的是,这8.18%的华星光电股权,2016年三星显示要转让时,作价只有15亿,有优先购股权的TCL集团没有行权,结果由长江合志汉翼获得。

在定向增发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正中基金、西藏天丰等通过长江合志汉翼持有7.84%的TCL集团股份,成为TCL集团第一大股东。

TCL集团的管理层在这次资产重组中获得实质收益。李东生既是上市公司TCL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剥离资产受益者TCL实业控股(广东)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有业内人士认为,TCL的智能终端业务很有可能将来都装到香港上市公司TCL电子,仅彩电业务,去年销售额达到455亿港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8亿港元,分别增长11%和30%。

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TCL集团将没有增长空间的业务低价剥离卖给管理团队或者相关利益共同体,留下有想象空间的面板业务,既能够保证上市公司报表好看,更能够给需要大项目的各地政府撑脸面,确实让投资者或者监管者很难挑毛病,这也是其高明之处。

李东生曾经考虑过将华星光电业务分拆上市,但是受到国内上市规则的限制,还是只能通过TCL集团这个平台进入融资,也许将来上市公司TCL集团会更名为华星光电,不知到时这场资本盛宴中,那些幕后的资本会携多少收益离场。

更新鲜的财会资讯、更实用的会计实操、更好玩的互动问答,请立即关注冠华会计网官方微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我要评论
  • 用户名: 密  码: 登 录 注册
    | 退出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冠华会计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4小时客服咨询电话:400-880-6787
Copyright @ 会计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6638号